1. 首页
  2. 技术资料
  3. 种植行业资料
  4. 内容

关于玉米茎基腐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应用

日期:2018-04-02 人气:5215

摘 要:拟针对禾谷镰孢进行生防菌的筛选和应用研究,以期为玉米茎基腐病生防菌剂的研制奠定基础。通过对峙培养法对玉米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禾谷镰孢进行玉米内生生防细菌的筛选,从玉米主栽品种九单48幼苗内部获得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效果的内生生防细菌(简称48SJ7-1);基于传统鉴定、16S rRNA 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对48SJ7-1进行鉴定;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该生防菌株的防效。菌株48SJ7-1 经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GenBank 登录号为KU377993,48SJ7-1盆栽防效为68.47%,与对照药剂2%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差异不显著。48SJ7-1 对玉米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禾谷镰孢有较好防效,对玉米生长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表观上无药害发生。


玉米茎基腐病是世界性分布的土传病害,我国玉米产区多雨年份玉米茎基腐病发病率最高可达80%以上。与未发生玉米茎基腐病相比,穗长、行粒数、百粒重显著减少,秃尖显著增长,造成一般减产25%左右,严重减产40%以上,加之穗轴易破碎,影响机械收割质量,严重时降低粮食等级。玉米茎基腐病多发生在玉米乳熟期,发病部位为根系和茎基部的1–3节。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病时间越早,发病率越高,危害程度越重,造成的产量损失就越大,已成为严重制约玉米产业发展的病害之一。玉米茎基腐病主要在茎部发病,表现为内部组织腐烂、茎杆维管束组织丝状游离和须根系减少。


有关玉米茎基腐病病原的研究不尽相同,在1962 年夏锦洪等就报道了玉米茎基腐病是由2种细菌(Erwinia carotovora f. sp. zeae 和 Pseudomonas zeae)和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引起的。截止目前,引起玉米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分为以下4类:腐霉菌(Pythium)是主要病原菌,其中禾生腐霉菌、肿囊腐霉菌是常见致病菌;镰刀菌(Fusarium)为主要致病菌,以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和串珠镰孢(F. moniliforme)为主;腐霉菌和镰刀菌交互作用复合侵染;腐霉菌与镰刀菌都是主要致病菌。研究表明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分离的致病菌也不尽相同。本课题组在对黑龙江省玉米茎基腐病分离和鉴定过程中,认为禾谷镰孢为主要致病菌之一。


目前,玉米茎基腐病以化学防治为主,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等越来越重视,生物防治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兴技术成为关注的热点。在众多的生防菌应用中,尤其以生防细菌具有种类多、生活周期短、代谢活动快且产物多、繁殖能力高、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多样、易人工培养等特点,拮抗细菌及代谢产物在生物防治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本论文以玉米茎基腐病主要致病菌禾谷镰孢为目标病原菌进行了玉米内生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应用的研究,为玉米茎基腐病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