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资讯
  3. 行业资讯
  4. 内容

霉变饲料的脱霉处理方法

日期:2018-04-26 人气:3376

  夏季,因高温高湿而导致饲料霉变的现象非常普遍,由此导致的纠纷案件也屡见不鲜。霉变降低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了适口性,更为严重的是造成饲料产品霉菌毒素超标,畜禽采食后轻者影响生长发育,重者中毒死亡,不仅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危害人类食品安全。

饲料霉变危害大

  饲料霉变使氨态氮增加,VB、VB、VD、泛酸减少和VE被破坏,饲料营养质量下降,粗脂肪和纯蛋白质减少,而氨基酸含量下降,降低蛋白质的可消化利用性。同时,霉变释放热量,饲料温度升高,易引起其他细菌的污染和侵害,并影响饲料的贮存和使用。饲料被霉菌污染后,还会散发一种特殊的霉臭味,使饲料的适口性降低,导致畜禽及水产动物的摄食量下降,甚至拒食。

  霉变饲料含有有毒的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麦角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黄曲霉毒素是对畜禽生产危害最严重的毒素。黄曲霉毒素致突变性最强,是一种毒性极强的肝毒素,畜禽食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会使肝功能下降,造成胆汁分泌减少,同时胰脏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降低,影响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利用;它也是较强的凝血因子抑制剂,可造成组织器官淤血、出血;还可造成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受到干扰,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疫苗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易发生或继发多种疫病。且严重损伤畜禽肝脏,造成中毒,甚至死亡,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同时,黄曲霉毒素还可以转移到动物产品中,在动物内脏、肉、蛋、奶中都有残留,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也同样造成极大的危害和严重威胁。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具有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可引起母猪假发情、不发情、假孕及流产。

  麦角毒素的有毒成分为麦角生物碱,麦角毒素中毒可分为痉挛型、坏疽型和混合型。中毒症状主要为采食少,精神沉郁,有的可发生跛行,严重者尾巴、耳朵坏死。妊娠母猪常发生无乳症。

饲料霉变的原因有哪些

  空气湿度大,环境温度高

  饲料发霉实际上是霉菌大量生长和繁殖的结果,而霉菌在饲料中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其中大部分属于温性型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一般为22℃~30℃。其中曲霉菌属最适生长温度为30℃左右,青霉菌属为25℃左右,镰刀菌属为22℃左右。上述几种霉菌对环境湿度要求较高,最适的相对湿度在80%以上。因此,霉菌的生长和繁殖与地区气候条件和季节密切相关。我省7~9月3个月平均气温均在22℃以上,相对湿度在80%以上,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霉菌生长繁殖最为旺盛,饲料霉变大多发生在这个季节。

  饲料水分高,饲料与环境温差大

  当饲料水分高于14%,在储存时容易发霉。饲料水分高于14%的情况主要出现在生产配合饲料时没经过干燥和冷却,而现在的大型饲料加工厂冷却设备性能很好,饲料水分一般都能控制

  在12%以内,不会直接导致饲料发霉。但是途径运输或在其他地方储存时经过暴晒,饲料温度升高,与此同时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环境与饲料之间形成一个温差,从而使饲料包装袋边缘形成一层“汽水”(好比冬天在屋子里一样,屋内外的温差会使玻璃上形成一层水珠),从而导致发霉。

  饲料加工不当

  生产颗粒料时冷却器出现异常,导致饲料温度较高,与环境温差大而引起发霉(饲料厂打包时要求饲料与环境温差不超过3℃,因此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冷却器出现异常还会直接导致饲料水。饲料制粒过程中,提升料斗和管道中积存的物料可形成霉块,脱落后进入成品仓和包装袋,引起整包饲料发霉。这种情况发生的比例很少,不会导致成批饲料发霉。

  饲料储存与运输不当

  饲料仓库潮湿,饲料包装破损(上下货、运输、鼠害等),饲料存放的位置未经清扫,地面有物料先发霉从而传染饲料(霉菌污染有接触传染性)。饲料堆垛不合理,库存时间长,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受到雨淋,暴晒等,都极易引起饲料霉变。

  饲料发霉原因判断

  (1)仅封口处发霉:此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空气湿度大,空气中水分转移到饲料封口处,导致封口部位水分偏高,若温度高,则封口处饲料极易发霉。此类情况一般只见封口处有霉块,且饲料成批发霉。

  (2)袋子边缘发霉:饲料包装袋边缘发霉主要是由于饲料和环境温差过大引起,袋内饲料水分转移到袋子边缘而使局部

  水分偏高,从而引起边缘发霉。此类发霉一般在堆垛底层和中间包装多见。

  (3)袋内均匀发霉:此类发霉一般是饲料水分高或存放时间长引起,成批饲料发霉。

  (4)袋内有小霉块:可能是饲料加工过程中设备上脱落的霉块。此种情况一般是个别包装发生,不会成批发霉。

  饲料霉变了怎么办

  1.剔除法:对于秸秆、颗粒饲料,一旦出现霉变,直接把发霉变质的部分剔除干净即可。

  2.水洗法:籽实类饲料出现霉变,可先将发霉的饲料粉碎,倒入缸中,加3~4倍水搅匀,以后每天换水搅拌两次,直到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

  3.晾晒法:主要用于大量秸秆饲料。方法是先将发霉饲料置于阳光下晒干,然后进行通风、抖松,以除去霉菌。

  4.加热法:对于饼粕类原料,在150℃温度下焙烤30分钟,或用微波炉加热8~9分钟,可使其中的黄曲霉素破坏48%~61%。

  5.吸附法:黏土和沸石(其主要成分为硅铝酸盐)既能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又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在饲料中添加0.5%的黏土或沸石,可以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6.脱胚法:玉米霉变后,其毒素主要集中在胚部。先将玉米磨成直径1.5~4.5毫米的小颗粒,再加5~6倍水,然后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去毒的目的。

  7.石灰水:浸泡法适宜于玉米、高粱等籽实类饲料。方法是先将玉米等大粒发霉饲料粉碎成直径1.5~5毫米的小粒(高粱等籽粒较小,可不粉碎),再将经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掺入发霉饲料中,然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1分钟,静置5~8小时,将水倒出,用清水连续冲洗2~3次,晒干后便可使用。有资料表明,在霉变的饲料中添加5%的生石灰,可去除90%~99%的毒素。

  8.氨水法:适宜于糠麸类饲料。方法是每千克饲料用氨水12.5克,在容器内搅拌均匀后,用塑料布密封,在室温20℃、经7天去毒率达87.5%以上;室温40℃、经5天去毒率达90%以上。

  9.碱煮法:适用于对籽实类饲料。方法是按100千克发霉饲料加3倍水、500克苏打粉(或1千克石灰)的比例混匀、共煮,至饲料裂开时止,待其冷却后再用清水冲洗,除去碱味即可使用。

  10.发酵法:利用乳酸杆菌进行发酵,在酶的作用下,使黄曲霉素毒性降低。用这种方法处理饲料,不仅可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毒性,还可增加饲料营养(菌体蛋白),改善适口性。(推荐使用农富康饲料发酵专用菌剂;订货电话:13083822818;咨询QQ:1337167731)

  对于轻度霉变的饲料或原料,可经过处理后与其他饲料配合使用,不要作为畜禽的“主粮”;对于严重霉变的饲料,因处理成本过高,还是全部废弃为好。

如何防止饲料霉变

  把好原料关

  关键在于严格控制原料的含水量。一般要求玉米、高粱、稻谷等的含水量不超过14%;大豆及其饼粕、麦类、次粉、糠麸类、含水量不超过13%;棉籽饼粕、菜籽饼粕、花生仁饼粕、鱼粉、骨粉及肉骨粉等的含水量应不超过12%。水分含量过高易于发霉,同时会增加加工成本,并使饲料产品中水分含量增高。因此应制定和执行原料含水量的内控标准。此外,要保证良好的原料贮存条件;原料出库采用“先进先出”制;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尽量缩短原料库存期。

  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水分和温度

  饲料加工后如果散热不充分即装袋、贮存,会因温差导致水分凝结,引起饲料霉变。特别是在生产颗粒料时,要注意保证蒸气的质量,调整好冷却时间与所需空气量,使出机颗粒料的含水量和温度达到规定的要求(含水量在12.5%以下,温度一般可比室温高3℃~5℃)。同时,要注意在冷却器中进入和流出的物料流量应一致、料流应均匀,使颗粒料含水量均匀,因为不均匀的冷却和干燥会使颗粒料中有潮湿点,易引起霉菌生长。

  注意饲料的包装、贮存与运输

  饲料产品包装袋要求密封性能好,如有破损应停止使用。近年日本有人研究饲料防霉包装袋。这种饲料防霉包装袋由聚烯烃树脂构成,其中含有0.01%~0.05%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它缓慢地释放入饲料中,既可防霉,又具芳香味而改善适口性。

  饲料产品的贮存应与原料贮存一样保证有良好的贮存条件。产品销售出厂应按“先产先销”的原则,尽量缩短产品库存时间。

  运输饲料产品应防止途中受到雨淋和日晒。应向中间营销商或用户强调注意饲料的贮存保管。

  合理选用防霉剂

  饲料防霉剂种类很多,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丙酸及其盐类。丙酸的防霉效果优于其盐类,但丙酸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气味。二丙酸铵的防腐效果与丙酸相近,且克服了丙酸具有腐蚀性及刺激性气味的缺点。目前我国上海福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饲料防霉剂霉克新星,以及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的露宝细盐,美国诺伟司生产的恩益、建明公司生产的菲迪迦防霉效果不错。

  除了使用单一型的防霉剂外,目前国际使用防霉剂的发展趋势是采用复合型防霉剂,它们是多种有机酸防霉剂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这种复合型防霉剂可以拓宽抗菌谱范围,增强防霉效果。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相关内容